top of page

     在2021年八月公投中,「珍愛藻礁公投」「重啟核四公投」受到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這兩項公投都與台灣能源的轉型息息相關,而台灣政府早在 2017 年「能源轉型白皮書」撰擬規劃中,立下目標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願景

     為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願景,台灣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四大發展方向為主軸,須達到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因應政策追求能源、經濟、環境,均衡發展,試圖擺脫核能的依賴,並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同時兼顧降低空污及減少碳排放。

 

     在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中遇到重重挑戰,該如何實踐將是全國人民共同要面對的課題。關於能源轉型我們了解多少?台灣真的缺電嗎?

 

     台灣的生態保育與能源政策發展相互衝突,兩者如何兼顧引發了不同的論點,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凸顯了台灣能源危機未解的問題

關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幹最好給我成功-03.png

點擊下方文字看更多▼

燃煤

Burning Coal

火火.png

燃氣

Gas

燃氣(1).png

Nuclear

Power

核能1.png

核能

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太陽能.png

台灣電廠分布圖

點擊右方圖標看更多

     燃煤、燃氣、核能、再生能源四個能源項目,佔了近九成台灣發電比例,但在過去十年中可以看到台灣的電力結構逐漸轉型,如何將天然氣成為火力發電的主要能源,對於台灣可謂是電力結構轉型的一項挑戰。

過去十年台灣發電比例(2011~2020)

幹最好給我成功-02.png

     為了減低空污影響兼顧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並確保國家整體電力的穩定供應,未來天然氣發電將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台灣中油配合政府逐步實踐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目標,天然氣的穩定供應及安全存量為確保供電穩定最重要的因素。

預估台灣未來五年發電比例(2021~2025)

其中為提升天然氣發電佔比,預估燃氣發電比例由33%增加至50%​,燃煤則由44%降低至27%

     隨著政府能源政策的推進,觀塘工業區的開發在歷經核四封存、深澳電廠停建後,開始了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的相關建設。

​三接建造歷程圖

東帝士集團聯合中央投資及中華開發共同簽訂觀塘工業區大潭電廠長達25年的合約

1996年
 

2007年9月30日
 

深澳火力發電廠老舊機組除役

2006年6月30日
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通過環評

2014年4月24日
行政院宣布封存核四

2015年2月
提出「三接投資計畫」
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5年7月1日
核四實行封存三年

2016年
蔡英文提出「非核家園」政策將於2025年達成天然氣50%、燃煤20%、再生能源30%的目標

2018年10月5日
行政院院長表示若三接興建案通過環評,行政院會同意經濟部重新評估深澳電廠的興建

2018年10月8日
環評通過天然氣第三接受站興建案

2018年10月12日
深澳電廠停止興建

2020年12月
核四建廠執照到期

2021年12月18日
核四商轉及三接遷移公投日

2018年7月3日
環保署專案小組7月3日建議將開發案「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送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確認結論

     增氣減煤的能源轉型政策下,政府著手長達25年的觀塘工業區暨工業港開發工作,即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目的為補足未來燃煤發電減少的電力缺口和北部地區攀升的用電量,使台灣北中南部都能有穩定供電

藻礁終-04.png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將在桃園觀塘工業區建設,工業區內有長達7000年歷史的藻礁生存於此,隨著工程的建設,專家指出,三接的建造會對大潭藻礁生態區造成嚴重的不可逆破壞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以及各界保育人士也自主性的發起了保護桃園藻礁公投連署

藻礁是什麼?

劉靜瑜.jpeg
00:00 / 00:36

​劉靜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藻礁是由藻類孕育而成的生物礁,桃園的大潭藻礁是由我們的紅藻、殼狀珊瑚藻所形成的礁體,藻礁的生長速度也非常緩慢,平均10年才長1公分,因此極為珍貴,桃園大潭的藻礁區,是台灣目前以殼狀珊瑚藻所建的生物礁中,面積最大的藻礁生態系

未命名-1_edited.png

▲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藻礁結構與豐富的生態資源

S__109264938.jpg
00:00 / 00:32

​林惠真/東海大學研發長

     藻礁的結構和大家所知道的珊瑚礁相比脆弱許多,質地較珊瑚礁疏鬆易碎,層狀結構相當明顯,像千層派一層一層累積,形成立體結構適合生物少量的來修改它居住的洞穴,多孔隙的礁體適合多樣生態的小動物生存,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有「海洋育嬰房」的美稱。

藻礁結構描圖-01.png

▲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點擊下方圖片看更多▼

裸胸鯙

小動物9-08_edited.jpg

兇猛酋婦蟹

小動物-02_edited.png
小動物-03_edited.jpg

柴山多杯孔珊瑚

花冠海燕

小動物-05_edited.jpg
小動物-07_edited.jpg

小丘多彩海蛞蝓

圖片來源:珍愛桃園藻礁臉書粉絲專頁 

資料來源:珍愛桃園藻礁臉書粉絲專頁

藻礁與三接的爭議

北防波堤

     三接工程原定在觀塘工業區的G1,G2,G3,但觀塘工業區的海岸擁有豐富的藻礁生態,各界保育人士紛紛提起抗議。

3接原本.png

G3

G1

G2

儲槽區

槽.png

大潭電廠

南防波堤

黃色區域為藻礁生態區

北防波堤

3接改.png

南防波堤

大潭電廠

棧橋

氣化及儲槽區

槽.png

工業港

台電溫排水渠道

     2018年10月8日環評通過藻礁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開發面積從原本的232公頃縮減為23公頃,避開G1、G2大潭潮間帶藻礁,僅在既有的填地上建造,讓工業開發區的面積減少九成,但工業港開發水域面積仍維持913公頃。

​黃色區域為迴避方案後開發面積共23公頃

​     在政府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後,部分學者認為新建的棧橋和工業港雖然不在藻礁區上,但仍會對藻礁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對此兩方各有不同看法。

​三接工程對藻礁的影響?

​第三接收站的建造已由232公頃減少至23公頃,藻礁生存的生態敏感區G1、G2已經保留下來了。

中油提供的照片_210627.jpg
00:00 / 00:47

​張瑞宗/台灣中油發言人

S__109264938.jpg

挖掘會使藻礁碎散掉,大面積的開發應受到大家關注。

​林惠真/東海大學研發長

00:00 / 00:33

工業區和工業港連接的棧橋是鏤空式的,海流和營養鹽可以自然交流,生態區可以持續的多樣發展。

中油提供的照片_210627.jpg
00:00 / 00:32

​張瑞宗/台灣中油發言人

劉靜瑜.jpeg

​棧橋的沉箱和打樁,就已經對藻礁和一級保育類造成破壞。

​劉靜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00:00 / 00:15

三接選址上有替代方案嗎?

台北港規畫時程長達11年,時程上緩不濟急,無法達成2025非核家園目標。

中油提供的照片_210627.jpg
00:00 / 01:27

​張瑞宗/台灣中油發言人

劉靜瑜.jpeg

林口電廠卸煤碼頭、台北港港口都是已經既有且沒有礁體,應該是更好的替代,讓大潭藻礁留存於全世界。

​劉靜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00:00 / 00:45

     在各界反彈聲浪下,對此中油與經濟部也提出外推方案,並聲明三接的建造會對藻礁生態的破壞降到最低。

​第三接收站外推方案

1工業港(藍色區域)外推455公尺, 離岸1.2公里

2.不浚挖,不破壞礁體

3.原外海填區21公頃不填,海堤變短(藍色線條黃色線條

4‧原定2022年12月供氣,延至2025年06月,預算增加150億

外推方案不會破壞藻礁嗎?
 

劉靜瑜.jpeg

​外推方案的隔絕效應還是存在,生物無法自由進出,等同慢性死亡的生態系。

​劉靜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00:00 / 01:08

外推方案工業港距離工業區將近1200公尺,不需浚挖、不需回填,水深超過15米以下已無礁體存在。

中油提供的照片_210627.jpg
00:00 / 01:05

​張瑞宗/台灣中油發言人

​     外推的方案提出後,藻礁的公投案也正式通過,然而雙方的立場依然僵持不下,三接與藻礁的去留在12/18的公投將由人民投出結果

結語

     不管是建三接,還是護藻礁,影響的都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能源轉型的道路上並沒有觸礁,而是找出兩者共存的方法,在最新的外推方案下,政府要投入多少資源來維持環境的保育,企業要如何實踐社會責任,長久以來被漠視的議題,都應受到人民的關注。

     八月的公投並不是結尾,而是台灣環境與能源進步的開始,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選擇自己生活的環境,如何達到兩全其美的方法,是由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努力,一起看向那道轉型的曙光。

製作團隊 : 許昭傑 林祐靚 謝宇翔 陳皓平 陳可庭 王心宜
​        指導老師 : 吳裕勝老師
         

台灣未來發電佔比
台灣主要發電能源
能源轉型面臨挑戰
bottom of page